近日互联网上一段大量倒掉牛奶的视频引起了网络热议。视频中倒奶行为是为了选秀“打投”。“倒奶”视频传出来引起舆论哗然,“打投”乱象也暴露在了公众视野中,引发了持续关注和热议。
江南官方网站APP下载链接
近日互联网上一段大量倒掉牛奶的视频引起了网络热议。视频中倒奶行为是为了选秀“打投”。在选秀节目中,粉丝为了给喜欢的选手进行大量的投票支持,需要购买与节目联名合作品牌的产品,以获取被放置在瓶盖内用于投票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卡片。但由于饮用产品的保质期和存储成本等限制,在获得票数后,无法被完全消耗的牛奶被成箱倾倒掉。“倒奶”视频传出来引起舆论哗然,“打投”乱象也暴露在了公众视野中,引发了持续关注和热议。
疯狂“打投”的行为是怎么跑偏的
近年来,随着选秀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市场上的风靡,越来越多的娱乐公司与赞助商选择参与其中,随着节目越做越大,强大的流量为视频平台吸引来了各类“财大气粗”的赞助商团队。
基于对偶像狂热的情感,粉丝在“养成自家偶像”的心理促使,以及粉丝群体强烈的煽动情绪下运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。艺人没有知名度之前,粉丝需要靠“打投”刷数据等行为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偶像有实力,而商家和平台深谙粉丝心理,对选秀节目来说,为偶像打投助力是节目吸引粉丝和客户的根本。对冠名商来说,粉丝打投可以直接拉动产品销量。
这次粉丝雇人倒奶“打投”为偶像制造数据,背后也反映出平台和销售厂商的商业逻辑:冠名商和节目平台合作,把产品销售和比赛规则深度绑定,其实就是借着粉丝经济销售产品,收割一波粉丝的钱包。
“倒奶事件”背后的粉丝经济乱象
根据2020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指导、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制定的《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》,选秀及偶像养成类节目,不得设置“花钱买投票”环节,刻意引导、鼓励网民采取购物、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、助力。
“倒奶事件”反映了近几年来粉丝经济中的乱象:为了让偶像出道,粉丝们疯狂打榜投票,大量购买代言产品,并进行肆意浪费,为了应援偶像,更有甚者进行饭圈集资,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。过度消费、浪费只是饭圈疯狂打投最表面的恶果。新华社在“倒奶事件”后就发文怒批牛奶被倒掉,并严厉指出这种行为起到的负面效应:吸睛背后是对年轻人的误导,同时呼吁“别把青年人带沟里”。过度为偶像刷数据的行为属于非理性消费,涉及到诱导未成年人消费,应援组织内“数据刷量”、“集资应援”,“控评反黑”等应援形式层出不穷,对于自家“偶像”名誉的维护行为也演变的越来越妖魔化。
粉丝经济乱象综合治理之策
“倒奶事件”中所倾倒牛奶的行为不仅违反《反食品浪费法》,也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相违背。但此次事件不能将食品浪费的责任全部归咎于粉丝行为,这既涉及粉丝无底线追星,也涉及平台纵容和商家不良诱导等问题。因此,治理粉丝“打投”乱象还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。
首先,平台和广告商也应主动承担与自身影响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,针对综艺节目,需要树立自律意识,自觉把控好节目内容和价值取向,推动节目以合理的环节设置,营造良好的选秀生态和正确的审美导向,并且完善投票流程、规范投票机制,杜绝诱导粉丝进行非理性消费的行为产生。
其次,学校和家庭对于青少年群体追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。尤其是学校要给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,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精神需要成长,对偶像言行要学会辨析、追星行为不可越界等。正如人民日报评论,“在造梦、追梦乃至圆梦的长跑里,少一些金钱的较量、资本的操作,多一些实力的比拼、感情的共鸣,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类似倒牛奶“打投”的荒唐事情才能杜绝。”
最后,监管方对于“唯流量是图”的歪风需要出重拳整治。让每一环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:综艺制作传播平台加强约束管理,严格流程审核;依法取缔非法应援集资平台;规范粉丝后援会资金管理;相关部门还要对“追星”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,对恶意操控青少年群体的团队及个人有效的惩罚。
END